时间: 2024-08-01 15:01:57 | 作者: 直播吧极速体育nba直播吧免费观看
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5年登陆创业板,2017年通过并购龙之杰将业务拓展至康复医疗设施领域,整合完成后,公司确立了“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发展的策略,致力于成为大健康领域服务提供商。目前公司业务涵盖智能制造业务和康复医疗设施业务两大板块。
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业务主要服务的客户为医药、生物制造生产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层次地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所有的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下游来看,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生物制造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趋势,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的关键突破口。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医药、生物制造的融合则极大推动医药、生物制造业的发展。
医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格外的重视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先后颁布各项政策推动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但从行业现在的状况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的自动化、智能化基础仍较为薄弱,我们国家医药企业有70%处于工业 2.0阶段,仅有20%处于工业 3.0阶段,更不可思议的是10%仍处于工业 1.0阶段,因此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基础都还有待于逐步提升1。
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具有原料无污染、流程简洁高效的优势。生物制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石油、电力、轻工等制造业对化石原料及其不可持续生产方式的高度依赖性,降低生产的全部过程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促进了生命能量的绿色增长以及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但随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大量投入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慢慢的开始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普遍应用2。
“十四五”是我国制造业进入产业升级、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时期,医药生物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顺势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期。一直以来,行业利好政策频出,政策护航,促进行业稳步发展。
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逐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上的水准,加大中药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及相关保护措施。
2023年1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完善材料体系,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带领企业利用生物发酵、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等工艺,打造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并明确了乳酸、丁二酸等含碳化学品,以及聚乳酸、聚酰胺等含碳聚合物等重点发展趋势,力争到2025年,生物基化学品的品种不断丰富,聚合物稳定性明显提高,在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3年 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全力发展生物制造,增强核心菌种、高性能酶制剂等底层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分离纯化等先进技术装备水平,推动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加快融合应用。
公司聚焦医药、生物制造智能制造领域,历经近20年的发展,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以及对制药工艺的深刻理解,逐步确立了细致划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0年,公司中标工信部《2020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并参与编制工信部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白皮书(2020年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家”身份获得国家认可;2021年8月,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 11月,公司荣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创新模式获得认可;2021年12月,公司入选“北京市第一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智能制造诊断技术服务能力获得肯定;2022年,公司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公司“生物医药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功上榜,进一步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此同时,公司参与编制《制药企业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指南(2022版)》。2023年10月,公司被北京知识产权局评为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2024年 1月,公司“工艺过程在线优化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公司的康复医疗设施业务属于康复医疗器械行业。按照WHO的概念,医学是由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四位一体组成的一种维护健康的自然科学。康复医学覆盖病种领域广泛,涉及到神经系统、骨科、心血管、呼吸、精神等多类疾病。康复医疗的治疗方法多样,最常见的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言语训练等多种手段,从而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使患者在体格、精神、社会、职业上得到康复。
康复医疗器械是指在康复医疗中用于康复评定、训练与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或恢复患者功能的医疗设施,也是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必备条件;而康复医疗器械按照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康复评定设备、康复训练设备和康复理疗设备。
康复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分支之一,在中国起步较晚,属于较为新兴的行业。从行业的发展来看,该细致划分领域上涨的速度高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行业水平,但国内康复市场仍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根据《柳叶刀》研究统计,中国作为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2019年,我国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 4.6亿人3。分疾病来看,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数量最多,其次为感觉障碍患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分群体来看,康复对应的患者人群最重要的包含老年人群体、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残疾人群体、术后功能障碍者群体、产后功能障碍者群体等。截止2023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2.1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40%4;以脑卒中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目前40岁以上脑卒中现患病达到1,318万人,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人,其中856.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4.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合计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2%6;2022年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手术人次达到8271.75万人7;2023年,我国新生人口约902万人8。
我国建立三级医疗康复体系,在该体系中,三级综合医院承担急性期治疗功能,康复医院或者以康复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承担稳定期治疗功能,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恢复期治疗功能。目前我国康复医疗资源大多分布在在三级综合医院。从医院数量来看,截至2021年,全国康复医院数量为810家,占专科医院总数8%。从康复医学科床位数来看,截至2021年,我国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为 26.87万张,占床位总数的 3.62%,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的康复科室设置床位数预期达到5%的水平仍有近2%的缺口9。
近年来,康复领域利好政策频出,精准施政,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康复行业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
2023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强化和拓展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服务功能,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提高县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力争非流动人口超过 5万人或服务半径大的县(市、旗)至少有 1所县级医院(包含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全方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鼓励拓展康复医疗、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
202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根据卫健委指导,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巩固基层服务网底,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强化县级医院龙头地位;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辐射提高全国和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康复和护理等接续性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健康需要。同时,促进“医养结合”,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老年人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
2023年4月,卫健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建设,围绕外科手术患者诊疗需要,全方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术后管理,强化康复早期介入,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
2023年 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全方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文件指出,要逐步完善会诊制度,加强中医、营养、康复、精神、检验、病理、影像、药学等科室的多学科会诊参与度,充分发挥营养和康复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的积极作用。
2023年6月,国家卫健委﹝2023﹞16号文件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护理,促进改善康复医疗护理高质量发展,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范围,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2023年8月,工信部等联合印发《新产业(300832)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文中提到,开展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研究。加快研制脑机接口术语、参考架构等基础共性标准。开展脑信息读取与写入等输入输出接口标准,数据格式、传输、存储、表示及预处理标准,脑信息编解码算法标准研究开展制造、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行业应用以及安全伦理标准预研。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要打造标志性产品,做优信息服务产品,面向类脑智能等加快软件产品研发,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
公司康复医疗设备业务主要以全资子公司龙之杰为基础进行开展。龙之杰成立于2000年,历经20年发展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成熟经营模式,是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内的创新引领型企业。从业务覆盖范围来看,公司产品进入国内5000余家医疗机构,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多款产品获得CE和FDA认证。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医疗器械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深入贯彻“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业务包括两大板块,分别是智能制造板块与康复医疗设备板块。
公司作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向医药、生物制造生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以工艺为基础,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智能装备进行集成,从而赋能客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最终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三类,分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智能装备。三类产品相互配合,逐渐促进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
工业自动化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进行加工生产,相较于传统方式,自动化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更加高效、精准,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手段,是工业3.0实现的关键环节。
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控制信号)、传感器(测量信号)、执行器(控制动作)等组成,作用于被控制对象,在对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设定后,可以保证被控制对象能够按照预定的参数进行生产,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公司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品类丰富,覆盖生物发酵、化学合成、中药及植物提取、药品制剂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对制药产业链的全覆盖。
工业软件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灵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制造业企业实现精益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从而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是工业4.0实现的关键环节。
工业软件对工业产业有着极强依赖,其应用需要对工艺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软件的开发需要与企业管理与生产流程紧密结合,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形成满足工业实际需求的软件产品。工业软件的应用从整体架构上打通了从生产计划到生产过程的信息流、数据流、物流,从而满足制造业企业的业务需求,实现制造业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业务目标的达成。
公司的软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生物制造生产领域,产品涵盖4大类,包括制造执行系统(iMES)、智能物流追溯系统(MTS)、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系统(SCADA)、仓储管理系统(WMS)等。
公司成品制剂领域的特色智能装备涵盖制剂工艺的多个环节,如用于分装环节的CF/CD系列计量分装机、用于粉碎环节的CFS系列高效粉碎机、用于配料环节的CB系列自动配料系统、应用混合环节的脉冲型气动混合机、用于清洁环节的CQXZ系列移动式清洗站、用于提取环节的TQ系列多功能提取罐等。
智能包装领域,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包装设备以及个性化包装问题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涵盖贴标、装盒、称重、裹包、视觉检测、二级赋码、激光打码、装箱、捆扎等环节,打通了药品生产走向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
智能制造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将“扩领域”和“智能化”作为该板块的发展方向。
从生产方式来看,原料药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物发酵、化学合成、中药/植物提取以及生物制药等。
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要服务于生物发酵原料药生产企业,生物发酵原料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业务,是智能制造板块收入的重要来源,公司是该业务领域的早期市场开拓者,在该业务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并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为完善产业布局,公司将产业链横向拓展至化学合成、中药及植物提取领域。化学合成领域,历经数年摸索,化学合成领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以及营销模式,目前该领域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动力(300152)。中药提取领域,为促进中药领域业务拓展,2018年公司收购金安药机,通过整合,将公司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优势与金安药机产品进行融合,形成完善的中药系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公司在中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植物提取领域,公司开发了工业提纯加工的整体解决方案,2020年,公司首套生产线通过美国UL认证,产品线安全性获得认可,为下一步市场开拓奠定基础。生物制药领域作为医药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公司将其作为关注重点,力争将其培育成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公司在横向开拓新业务的同时也注重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公司以子公司诚益通科技为依托,将服务内容延伸至制剂生产领域。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以智能物流系统、配料系统、混合系统、隔离系统、分装系统及信息化业务为核心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包装是药品进入市场流通的必要环节。2017年,公司通过收购博日鸿将产业链纵向延伸至智能包装领域,由此,公司在医药生物生产制造过程的产品结构更加完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得以提升。
工业软件信息化产品是智能制造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公司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领域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公司信息化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制造系统(MES)、智能物流追溯系统(MTS)、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系统(SCADA)、仓储管理系统(WMS)等,在医药生物智能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项目实施成果,先后参与悦康药业、华邦制药、宜昌三峡制药等国家级发展专项及新模式运用项目,以及正大青春宝“中药智能化平台”、芍花堂“芍花堂中药饮片数字化车间”项目等。
龙之杰自成立至今,逐步完成从单一产品销售向康复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龙之杰致力于为国内外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养老护理机构、体育运动等专业机构提供优质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成立伊始,龙之杰以电磁场治疗仪、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等产品完成早期客户资源和工艺技术积累,历经多年发展,研发生产逐渐规模化、系统化,通过自主研发夯实基础,逐步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目前龙之杰产品覆盖康复评定、康复训练、物理理疗三大领域,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是国内覆盖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公司之一。
品类齐备的产品线是基础,丰富的行业经验是优势,龙之杰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疾病问题推出专科解决方案。相较于单一设备销售,专科解决方案针对性更强,能够“一站式”解决常见的疾病问题。目前龙之杰专科解决方案覆盖6大领域,包括疼痛康复解决方案、神经康复解决方案、养老康复解决方案、孕产康复解决方案、骨科及运动康复解决方案、临床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国内康复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国家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龙之杰积极响应客户需求,推出康复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更快捷、高效的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康复医学中心。
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以深度服务为特色的,在战略规划、设备集成、专业技术、管理运营、软件服务等方面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龙之杰结合监管机构的建设标准,为客户提供从前期的场地规划设计、康复设备提供、人才培养及学术帮扶到后期的科室管理、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服务。与传统的康复医学中心建设模式相比,整体解决方案的针对性更强、建设周期更短,售后服务专人对接更加便捷高效。
龙之杰作为康复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始终坚持围绕“做全做优产品线”、“拓展维护销售渠道”、“学术推广打造品牌知名度”三个方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龙之杰以集团大健康战略为基础,坚持建立科技创新型、产品引领型、资本驱动型的现代医疗科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锻造业内最强劲的“发动机”,充分展现龙之杰核心竞争力,以不断延伸优势技术在其他亚专科康复领域的应用,实现销售成果最大化。
龙之杰依托现有设备,通过与物联网、云存储的连接,通过对大数据、AI等技术应用,使得原有设备拥有互联网智能化功能。康复医疗设备硬件智能化建设不仅能提升现有康复医疗设备智能化水平,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康复数据统计分析及患者个人全康复周期的数据共享服务(便于患者转院康复及院后康复),龙之杰作为康复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
龙之杰的销售采用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经销渠道具有共用性和排他性,共用性是指当一种产品打通渠道并获得客户认可后,企业能够通过该渠道销售其他产品,排他性是指先进入的企业较为容易形成渠道壁垒,形成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
从龙之杰的市场定位来看,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要以三级医院为主要开拓目标,发展至今形成了稳定的经销渠道,打造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对于传统的三级医院市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经销商渠道维护,并利用渠道的共用性持续推广新产品,不断深耕优势领域。与此同时,公司顺应政策导向,积极下沉目标市场,拓展经销渠道布局县乡基层医疗机构市场,力争利用渠道排他性形成公司渠道竞争优势。
品牌创造价值,品牌是企业战略的外化表达,是赋能业务的重要工具。龙之杰致力于通过学术推广活动提升公司口碑和影响力,获得更多康复专家的认可,从而让产品更多的走进康复机构,最终服务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龙之杰采用线)双重模式打造品牌价值。线下交流方面,龙之杰首创“常春藤康复生态圈”,搭建康复优势资源平台,为康复同道提供一个基于康复发展共识,以共筑和谐生态、同结友谊藤蔓、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的健康合作环境。线上交流方面,龙之杰推出“常春藤康复菁英大讲坛”,邀请多位康复界专家分享康复专业知识,同时为康复同道搭建一个经验分享,共展芳华的康复知识平台。丰富的学术推广活动在打造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让龙之杰积累丰富的康复专家合作资源,同时也更有利于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产品技术创新性。
因产品的特点,公司采购模式可区分为一般采购模式和定制化外协采购模式。对于标准部件如现场仪表、传感器、部分执行器等硬件设备以及钢材等原材料采取直接从供应商处采购的一般模式。对于非标准组件如控制器以及部分执行器等,则需要根据工艺特点进行定制化外协采购。
龙之杰主要依据销售情况并结合市场预测情况进行原材料的采购。龙之杰结合具体的生产计划编制月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采购部具体执行。龙之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考核体系,通过价格比对、样品确认检验等方式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在执行采购任务时向合格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确定交货周期保证原材料的按时供应。
从生产的产品类别来看,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2种,分别是系统设备及组件、智能制造系统软件产品及服务。
系统设备及组件是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方式为主,计划生产为辅。生产的设备及组件供内部自行使用,同时也可以对外销售,目前该生产业务主要以子公司盐城诚益通、诚益通科技、博日鸿为基础进行开展。
智能制造系统软件产品及服务包含三个环节:前期的方案设计及合同签订;中期的软件产品根据生物医药工艺、质量、设备、信息化管理需求定制化开发,以及配套服务器、传感器、执行器、操作终端的采购、后期的现场安装调试、测试及验收、验证。根据项目的大小、工艺水平的复杂程度,以及受施工的难易程度、客户自身施工和配合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场实施的期限有所不同。
龙之杰的产品主要系标准化产品,生产计划按照预计客户需求及销售计划制定,采用库存生产的模式,即先备货,客户下单后及时发货。龙之杰生产主要以零配件的装配、调试为主,将采购的原材料及外协的零部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组装、老化测试,通过检验后入库。
公司自主生产的系统设备及组件可以对外销售,一般根据合同金额大小及客户要求,采用招投标和协商定价等方式销售。智能制造系统主要客户为各大医药、生物企业,因项目规模一般较大,因此多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同时,为了扩大产品宣传,公司利用展览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行业内活动以及网络媒体、期刊等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龙之杰采用经销、直销两种模式。国内市场中经销、直销两种方式并行,国际市场以经销为主。国内市场中,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经销模式中,国内设置东北、华北、西南等七大区,由大区经理负责各大区的经销推广,产品通过经销商向最终客户销售。直销模式主要针对政府采购项目,在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招标时,龙之杰会直接参与政府项目的竞标,中标后由龙之杰与政府部门直接签订销售合同,龙之杰直接向政府部门供货。国际市场中,龙之杰的销售主要通过与国外经销商合作,再由经销商销售给下游客户。
公司扎根医药生物智能制造和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医药生物智能制造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技术创新、重视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公司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研发团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倾听行业专家意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不断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研发设计体系,取得了多种富有高技术附加值的研究成果,如一键式连消水消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数字化交付平台、iMES系统、仓库信息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系统、近红外探测系统等研发项目。
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公司以“龙之杰”为依托布局康复医疗蓝海市场。龙之杰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其核心动力,十分注重产品的推陈出新,目前拥有较为完善康复医疗设备产品线,在电疗、光疗、磁疗、压力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产品及运动治疗产品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了海内外物理治疗师及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
医药生物智能制造领域: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大部分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及个性化服务,相比一般行业,客户往往更看重品牌的知名度。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该领域的领先企业,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技术开发、工程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诚益通”的品牌已经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同,这为公司巩固行业地位,扩大市场份额打下了良好基础。
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医疗器械类产品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消费者在选择时尤其关注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龙之杰自成立以来,将品牌建设贯穿整个发展历程,以突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主要产品受到广泛认可。此外,近年来龙之杰多次获得全国 AAA 级质量等级信用单位、广东省诚信示范单位、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随着龙之杰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大,其品牌优势更为突出。
公司拥有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高素质、高稳定性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保障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2018年7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凯先生入选第三批“新创工程-亦麒麟”领军人才名单,在董事会及高管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将继续贯彻发展战略,求真务实,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管理方面,公司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并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同时,公司秉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理念,广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拥有健全的人才培育机制,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此外,公司注重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员工持股计划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
公司将通过聚焦核心目标,围绕大健康领域,依托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工艺研究、信息化等平台技术,整合资源,多维度布局,成为大健康领域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业务的延伸,使公司在现有智能制造方案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上扩展信息化工作,向下延伸到装备及工艺优化,为大健康领域的用户提供两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系统方案及产品。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了在医药生物智能制造领域、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布局,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贯彻“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深耕市场,努力实现业绩增长。
2023年是三年特殊时期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公司深入贯彻“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年度经营规划,统筹生产经营、研发创新、风险管控等工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 11.76亿元,同比增长2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0亿元,同比增长36.30%10;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34.03亿元,较期初增长8.56%;归属于上市公司净资产达到21.47亿元,较期初增长8.78%。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8.50亿元,同比增长20.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85亿元,同比增长42.92%。
2023年,得益于经济恢复发展,公司项目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内外兼修”双举措推动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稳步发展。对外,公司秉承“扩领域”发展理念,在保持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新兴业务领域开拓,牢牢把握合成生物技术与绿色生物制造新机遇。对内,公司不断夯实企业内功,加快产品的品类延伸,以技术推动营销,实现销售前移,扩大服务半径,不断提升项目承揽能力。
生物制造以合成生物技术为重要技术支撑、以生物发酵工艺为重要实现手段,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合成生物技术是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设计的关键技术,让菌种改造与新菌种构建成为可能,也为发酵工艺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政策及行业需求的驱动下,公司持续细化发展思路,形成“制药业务行稳、非制药业务致远”的发展纲领。非制药业务在合成生物技术与绿色生物制造的推动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逐步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报告期内,公司在非粮发酵、新材料、食品等领域均取得突破进展,也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秉承研发创新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迭代现有产品。同时,紧跟产业创新步伐,不断充实前沿技术储备。报告期内,公司推出首款智能检测类产品“在线近红外光谱仪”,新产品的推出让产品体系得到加强完善。10 数据说明:财政部于2022年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的通知》,公司于2023年 1月1日起执行该规定。受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调整前的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4,715,728.85元,追溯调整后为124,781,683.04元,调增65,954.19元,其中智能制造板块调增1.62万元、康复医疗业务调增4.97万元。“
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速度计算以调整后的数据为基数。
也让生产过程自动化实现真正的闭环。同时,公司持续探索AI技术在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AI技术赋能工艺设计、先进工艺控制、过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等,从而助力客户生产工艺提升,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产品质量提升的目标。
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技术赋能营销”理念,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项目技术路线覆盖从菌种构建、工艺设计、设备采购到施工建造的全部流程,技术服务贯穿售前、售中、售后,从项目设计、成本控制、性能提升等多维度为客户提供前置、有效的个性化服务,从而增强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及承揽能力,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康复医疗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3.25亿元,同比增长19.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85亿元,同比增长30.30%。
2023年是子公司龙之杰迁入康养产业区的首个整年,是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起点。报告期内,母子公司集中管控优势凸显,通过资源整合,切实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与经济性;同时,进一步发挥了规模效应,借助MES、PLM等实现数字化管理,利用数字化加强各个环节成本费用管控,最终实现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临床需求,不断开发符合患者需求的新产品,并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新增注册证及备案凭证10项,累计拥有注册证及备案凭证91项。
公司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聚焦脑科学领域探索。2021年至今,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围绕“经颅磁导航”展开深度合作,先后突破各项关键技术,并启动在多所医院的临床验证。同时,为实现人机交互、精准诊疗,2023年,公司与多所知名院校围绕“脑机接口”展开深度合作,聚焦康复领域应用探索,让康复化“被动”为“主动”,促进神经通路重建,实现大脑功能恢复。2024年3月,龙之杰控股子公司“北京脑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未来将致力于脑科学关键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023年,公司以构建精细化渠道网络为导向,重塑渠道体系。新渠道市场聚焦精准,针对城市事业部、乡村事业部优选符合各自市场需求的渠道代理,以渠道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取得良好发展。城市事业部聚焦三级、二级等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医疗体系,持续推进新产品导入,稳固现有市场份额,助力康复学科设备升级,助推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开拓临床康复一体化新业务场景做好增量布局。乡村康复事业部聚焦基层公立医疗体系,以“产品+服务”助力基层康复医学科0-1建设,以康复赋能基层“医康养”融合发展。2023年,公司在广西、广东两大成熟区域取得良好发展,同时,大力开拓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河北、山东、湖南、江苏等新市场,目前样板项目逐渐落地,为下一步市场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公司将继续深入贯彻“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让制造更智能,让大众更健康”为企业使命,紧密围绕核心业务板块发展关键技术,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技术实力形成产品优势及竞争优势,致力成为领先的大健康领域提供商。
2024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公司将坚定聚焦两大主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公司形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智能制造板块”与“康复医疗板块”是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智能制造领域,公司将深入推进“扩领域”理念,在巩固制药领域品牌领导地位的同时,加强在非制药领域的开拓力度,紧抓合成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带来的发展机遇。康复医疗领域,公司将继续推进渠道精细化建设,最终形成定位精准、覆盖全面的渠道网络体系。同时,以渠道赋能业务,在深耕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着力开拓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市场增量;此外,进一步推进市场下沉,提升基层康复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牢牢把握自身优势,在技术创新、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上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持续以技术创新焕发企业活力。同时,重点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在前瞻性技术应用领域进行布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直以来,公司始终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形成了多层次人才梯队,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不断优化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元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探索中长期的股权激励机制,通过建立长短期结合的多层次股权激励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随着公司下业客户的实力不断提升,对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综合性需求也越来越多,未来,随着国内外医药生物智能制造行业及康复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将加剧行业市场竞争。
公司将发挥品牌效应和融资优势,借助资本市场资源,通过整合优化企业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扩展业务板块等方式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同时持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产品研制力度,横向扩展公司产品链,纵向深入开发产品性能,增强客户粘性,提升目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关注度、信赖度和满意度,增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医药生物智能制造及康复医疗设施业务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开发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因此,科技创新及新产品研发对于从事该行业的公司能否持续取得领先地位具有前导性作用,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研发方向偏差、研发无法实现产业化、研发成本超支、研发失败等情况,或是竞争对手掌握了相同或更优越的产品和技术,尤其是一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将会导致公司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果将来公司未能收回产品开发的有关投入,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公司建立了研发风险控制体系,对研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经管理层讨论立项,同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定期跟踪,及时反馈和改进研发方向,降低以上风险。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趋于复杂化,对公司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吸引、培养、用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为应对风险,公司积极引进人才,注重人才教育培训,不断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继续进行机制创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多种激励措施,努力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诚益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医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悦康药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